百书楼 > 为晋升,我创造了可控核聚 > 第41章 疑惑即进步

第41章 疑惑即进步


听到周继申的斥责,雷雨等人惊愕不已,傲慢之心荡然无存。周继申对这三个爱徒一向呵护有加,即便是重大实验失败,也未曾说过如此严厉的话语。

  像今天这般疾风骤雨般的责骂,他们还是首次经历。他们开始疑惑,或许自己误解了,张青确实是个旷世奇才。自己被派去做清洁洗衣,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仅限于此。

  “你们立刻回去。”周继申告诫三个爱徒,“向张总工程师郑重道歉。”

  “刚才说的话,我当作没听见,也别让其他人听见。”

  "若是让张志远那个老狐狸知道了,他必定带着弟子,立刻取你们而代之。"

  "行了,快回去,别耽搁张工的实验进程。"

  一番训斥后,周继申开始讲述张青的事迹,听得三人瞠目结舌。

  直到此刻,他们才意识到,自己在张青面前不过是坐井观天,原来那个小丑正是自己。

  通话结束后,三人尴尬地关闭视频,忐忑不安地重返实验室。

  张青和谷若琳仍在全神贯注地讨论方案,无暇顾及他们。

  静默片刻,年长的雷雨首先走近,轻声说道:"张工,我们错了。"

  张青一怔,不明白这些人突然道歉的原因,他并未记得他们犯了什么错。

  看着他们闪烁不定的目光和懊悔的神情,张青大致猜到了事情的经过。

  恐怕是向导师抱怨,结果被狠狠教训了一顿吧。

  "我们...我们去质疑张工在导师面前..."殷小春低头坦白。

  "做得好,科学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前进的!"  张青出乎意料地没有责备,反而给予赞扬。

  "勇于质疑前人的理论,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。"

  "牛顿对上帝的质疑,成就了经典力学。"

  "爱因斯坦挑战经典力学,开启了量子力学的新纪元。"

  "你们有这样的质疑精神,是件非常棒的事!"  张青并非想看他们的笑话,他视此为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契机。

  这三人都是北大顶尖的学生,稍加引导,能力必定突飞猛进。

  毕竟张青调来三位博士生,是期望他们能尽其所能协助自己。

  如果只是为了家务,找个不识字的保姆也能胜任,何必请博士生呢。

  三人未料到张青如此宽容,不仅不责怪,不嘲笑,还鼓励他们,纷纷惭愧地低下头。

  "呵呵,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"  张青安慰道,"最近我的研究也碰到了难题,需要集思广益。"

  "你们不妨先试着手工制作一个托马斯克装置,当作练习。"

  "有不懂的地方,这几天我比较空闲,可以问我或谷教授。"

  三人面面相觑,这不是开玩笑吗,他们根本不敢接这个任务。

  独立制造微型托马斯克装置,对他们来说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
  看出三人的畏惧,张青坚定地说:"我让你们做,你们就去做。"

  既然张青已决定,三人只能硬着头皮照做。

  很快他们发现,制造微型托马斯克装置,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艰难。

  前人之所以无法完成,是因为缺乏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。

  现在张青已整理好所有数据和理论,还有样品可供参考。

  制造微型托斯马克设备,严格说来,已超越了"制造"的范畴。

  更确切的术语,应称为"批量生产"。

  张青毫不倦怠,悉心指导他们。

  "调整激光发射器的角度至二十五度偏移。"

  "那儿的分子薄膜厚度需增厚五微米。"

  "底座还需加固处理。"

  一周过去,三人向张青虚心求教,全神贯注地钻研,竟然真的组装出一台微型托斯马克设备。

  尽管远不及张青制作的精密,无法投入实际运行,但也颇具雏形。

  重要的是,这些人通过制作托斯马克设备,逐渐触及了航天物理学的核心领域。以前张青让他们核验计算,必须提供详尽的数据,他们才能进行。

  如今,张青只需指出需要核验的部分,三人就能自动从公式中提取数据,进行复核。

  这一切张青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。

  这才是真正的得力助手,而非只会机械执行的工具人。

  三人尝到门道后,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。

  他们觉得,与张青相处的短短两周,学到的东西比在周继申手下几年还要多。

  终于有一天,实验迎来了关键转折。

  "把这些清单交给李教授。"张青指示,"让他立即调拨,然后继续补货,务必一周内完成采购。"

  雷雨匆匆一瞥,清单上列出的是锎、铑、铱、钪、钇等昂贵的贵金属和稀土金属,价格不菲。

  此外,还有些普通的沙子、木炭和树脂原料。

  雷雨绞尽脑汁,也无法想象张青打算如何运用这些毫不相干的材料。

  按指示取回材料后,他发现实验室的风洞中央,悬浮着一个看似普通的塑料容器,内含某种酸性油脂。

  在强大的风压下,塑料容器的表面开始承受不住,出现磨损迹象。

  张青从容不迫,将带来的树脂按比例与其他材料混合,再由机械臂缓缓注入容器。

  奇异的事情发生了,容器内瞬间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。

  接着,容器表面的破损处竟自行修复。

  "可再生超聚酰亚胺!"雷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  超聚酰亚胺是一种高分子材料,耐热性极强,能承受零下两百度到零上五百度的极端温度。

  但其耐磨性不如金属,容易受损。

  如今张青研发出可再生超聚酰亚胺,意味着这种新材料能快速覆盖发动机表面。

  这意味着,困扰航天物理学界多年的发动机外壳材料难题,即将找到答案。


  (https://www.baishulou8.net/xs/3630571/11111091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aishulou8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aishulou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