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书楼 > 为晋升,我创造了可控核聚 > 第5章 远见卓识的构想

第5章 远见卓识的构想


这表明......耐高温材料确实可行。

  这能够承受核聚变反应中亿级高温的壮举!

  "赵主任,核聚变的点火装置设计无懈可击,只是理念过于超前了。"

  "毫不夸张地说,单凭这个可控核聚变点火装置,就至少领先当今技术二十年,甚至更久。"制造领域的权威停下手中的运算,回应道。

  "也就是说,邮件里的描述有极大可能变为现实?"

  赵龙生咽下一口唾沫,言语有些颤抖。

  他是科技部门的负责人没错,但他处理的是行政事务,不涉足具体科研。

  对此中的奥秘一窍不通。

  具体的事宜,还得听这些专家的见解!

  "值得一试。"

  "我同意,可以尝试!"

  专家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

  "赵主任,能否请问...这封邮件出自哪位大师之手?"清华大学研究院的院长起身,声音微颤地询问。

  邮件他已经看完,可控核聚变或许因这封邮件而得以实现。

  那可是可控核聚变!

  足以让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超越全球的神器!

  "对呀,赵主任,这是哪位科学家或哪个团队的研究成果,能透露一下吗?"

  "这可能会实现可控核聚变啊!"

  "不枉此行,真是不枉此行啊!"

  "能同时在多个领域达到如此深度研究的人,老朽自愧不如。"

  "老王,你就别这么说,我们这些人,谁能比得上呢?"

  "如果有人能比得上,可控核聚变或许早已实现。"

  会议室中,专家们纷纷感叹。

  "呃...这个嘛..."

  "大家再看看这个就知道了。"

  赵龙生闻言,脸色变得古怪,按下遥控器。

  邮件末尾的那句话,出现在众人眼前。

  "嘉陵科技大学四年级生张青,寻求北京大学研究生名额,期望进入贵校深造。"

  看到这句话,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!

  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!

  ......

  咕噜!

  过了许久,不知是谁吞了口口水,结结巴巴地说:"所以,这封邮件是...是这位叫...叫张青的同学发的?"

  "而他的目的仅仅是进入北大,成为一名研究生?"

  清华大学研究院的院长难以置信地看着那行小字,脸上满是不可思议。他觉得这太荒唐了!

  离奇至极!

  这完全不合常理!

  ......

  "呃...从字面上看,似乎是这样没错。"赵龙生也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。

  这话如果讲出去,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。

  一个普通一本大学的四年级学生,发了封能解决可控核聚变技术难题的邮件,只是为了读研?

  这岂不是...谁信谁就是傻子吗?

  "这...这位张青同学的提议,的确...相当独特呢。"

  "没错,这小伙子真有点意思。"

  "我看,他对我所研究的领域,恐怕颇有共鸣。"

  复旦和浙大的研究院院长会心一笑。

  张道然笑了笑,重新坐在椅子里,他也不知该如何表达。只是不停地捏着大腿,尖锐的痛感提醒他,这不是梦境。

  "这位张青同学,他...年纪应该不大吧?"

  "对,今年才二十二岁。"赵龙生如实回答。

  砰!

  "呃呃呃!"

  "年纪大了,腿脚不利索,希望大家理解。"

  询问张青年龄的长者从地上站起,满脸尴尬。

  "好吧,我明白大家此刻的感受,就像我听到张教授的汇报时一样,心中充满了震惊。"

  "说实话,我觉得自己像是在梦中!"

  赵龙生道出了在场者的心声。

  "张教授,快掐我一下,让我确定这不是梦!"

  "嘶!"

  "你还真掐啊?"

  "唉,说实话,我觉得我正在做梦。"

  "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技术...一个只有二十二岁的年轻人,解决了全球众多科学家头疼的问题!"

  "真是难以置信。"

  在座的科学巨擘们不禁发出感叹。

  "我认为,现在下定论还太早。"

  "尽管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持,但要实现可控核聚变,我认为还需更多时间观察。"

  "首要之事,我们应当亲自见见张青同学。"

  "咳咳。"

  "大家都知道,近几年我身体状况不佳,正好准备退休,正缺一个接班人。"

  一位材料学的权威笑着说道。

  "老何,你这么说有点过分了吧,你缺接班人,张青就得跟你吗?我快退休了,也缺接班人呢!"

  "张青同学应该跟我。"另一位精密制造领域的巨头反驳道。

  顿时,偌大的会议室,开启了争夺大战!

  可控核聚变能否因这封邮件实现,仍是未知。

  然而!

  张青,无疑是天资过人的奇才。

  这一点毋庸置疑!

  "行了行了,大家都安静!"

  "这里是会议室,不是集市。"

  张道然轻拍桌面,平息了喧闹,又补充道:"张青同学是我北大的研究生,与你们何干,不知为何争抢成这样!"

  "老家伙,太过分了!"

  "人家还没进你们北大呢!"

  "确实如此!张道然,你的学术成就平平,唯独这脸皮日益坚韧。如此杰出的才俊,若是在你麾下,岂不是耽误了他的前程,岂不是让国家错失重大的机遇?"

  清华大学研究院的院长首先提出异议。

  "老王的这番话,我深表赞同!"

  "最终花落谁家,还得看各自的实力!"

  顿时,众多科学巨擘争论得沸反盈天。

  良久之后,张道然轻声感叹:"尽管张青同学的邮件令人惊叹。"

  "但我依然认为,要实现受控核聚变,实在不易。"

  "太不容易了!"

  作为可控核聚变研究所的领军人物,张道然对这一领域的艰难有着深刻理解。

  业内常言,这是一项超越当今技术的挑战。

  至少在精密工业领域,尚无法制造出这样的设备!

  制造业的发展尚未跟上脚步!

  就像芯片行业,华夏虽能设计最尖端的芯片,却无法生产对应的光刻机。

  因此,在芯片领域始终受制于人。

  "唉..."

  张道然的话让会议室陷入了寂静。

  他们都是该领域的权威,深知张道然并非信口开河。

  就目前阶段而言,

  对于华夏乃至全人类,实现真正的受控核聚变,无异于登天之难。


  (https://www.baishulou8.net/xs/3630571/11111127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aishulou8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aishulou8.net